第一百三十五章 战争的奥义(1 / 2)

红楼之开国篇 雁九 4971 字 4天前

次日,滁州州府城门口。

霍宝、水进、银将军三部同时开拔。

霍宝这里两千人,一千童兵,一千马寨主分拨过来的州兵。

水进三千人。

银将军两千人。

前日从滨江带回来的一百车炒米,分发下去,做了七千人的行军粮。

城里的父老齐来相送,瞧着这情景比八月十六滁州军主力南下时还热闹。

只因为上次大家开拔的突然,没有叫士兵提前告知家里。

这回水进率众回来,却是给兵卒们放了一日假。

朝廷大军兵困亳州之事不能说,兵卒们知晓的统一说辞,就是黄州、淮安两地白衫军立,滁州军北上祝贺。

百姓们不知什么大道理,只晓得白衫军在日子好过,没有不停的加税,日子一天天太平。

可是他们也怕反复。

都乱起来才好,抱团了,就不怕朝廷乱来。

至于为什么两地去了三路人马

那还用说

人马要在亳州过境,怎么能不去探望柳元帅与徒三爷

元帅这一路人马,肯定是访亲的。

百姓有了自己的揣度,送别子弟兵时就少了感伤,多了热闹。

水进麾下这三千人马,多是州府当地人。

就是霍宝麾下,六月初征上来的三百人,也不少州府子弟。

百姓欢送,士绅们也来相送。

没有办法,家家都有子弟在军中。

如今整个滁州体面人家,谁也不能说自家清白无垢。

郭老爷有亲子在水进麾下,更是客气周全,叫人抬了十坛酒、十腔腌猪酬军。

郭三爷善战,六、七月随着水进入都梁山剿匪时脱颖而出,已经是代曲长,掌一曲人马。

“三儿,不求你建功立业,只盼你平平安安!”

“您就放心,跟着水将军,咱们就没打过败仗吧!”

“三呀,刀枪无眼,爹实在是担惊受怕,等这次回来,就转后勤吧,在马六爷那边也能出头。”

“爹,请恕儿不孝……儿子不想当个厨子……儿现在很快活!是真的快活!”

郭三爷双眼放光。

或许对别人来说,世道艰难,期盼太平。

可是在他眼中,这样的乱世,却是自己最大的机遇。

郭老爷看着已经脱胎换骨的儿子,闭上了眼睛,不再相劝。

“……”

宋二爷也带了年幼的子侄过来。

他的长子是童军参谋生,这次不随军,可侄儿宋谦之却是在出征之列。

“谦儿,你出去见识见识也好,也该明白你真正的长处是什么,莫要扬短避长!事倍功半!”

宋二爷看着侄子背着弓箭,露出几分无奈。

因儿子成参谋生的缘故,宋二爷也知晓参谋与官兵的不同。

参谋是类似参军之类的文职辅官。

士绅子弟入伍,这何尝不是个好出路,能发挥所长,还不用直接在前线拼杀。

侄子是元帅的伴读,起步就比别人好,却主动放弃文职百户,宁愿在武职兵开始熬起。

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宋谦之昂首挺胸:“二叔,这个世道,书生无用,各地能庇护百姓的豪杰都是执刀之人!”

宋二爷无语,拍了拍侄儿肩膀,重重叹了一口气。

……

几千兵马在地方百姓的依依不舍中开拔。

雄赳赳、气昂昂!

滁州百姓对滁州军的拥戴,提及霍元帅时的感恩戴德,让银将军疑惑。

滁州军的军势,更是让银将军不解。

直到离州府渐远,他还是想不明白,勒马寻水进探问:“作甚百姓会如何拥戴滁州军爱戴五爷”

至于为什么不问旁边的霍宝

让儿子评价老爹,显得无礼,得到的答案也容易偏颇。

水进傲然道:“滁州军护卫地方安定,百姓作甚不拥护五爷下令开渠、借粮种、助夏耕、保秋收,使得大旱过后的滁州百姓恢复生产生活,就是城中百姓,也多受五爷恩惠,作甚不爱戴”

银将军皱眉:“我师兄在亳州施粥、施药,为地方百姓做的丝毫不比五爷少,可……”

水进在亳州城里待过,看了银将军一眼:“还能为什么做了再多好事有什么用一人称赞,抵不过十人诋毁!诋毁的人多了,白不成白,怕是就连受过冯爷恩惠的百姓,也只当冯爷故意作态,散财邀名!说不得还要挑剔粥不稠、药不浓……觉得自己吃了大亏,白让冯爷赚了名声!”

要不然冯和尚凭借着军备齐全的六千人马,比不过手中握着收编官兵的孙元帅,还比不过全是农兵的柳元帅

银将军哑然。

水进说的这些都是真真的。

霍宝在旁听着,心中明白,滁州与亳州最大的不同,就是老爹一个人说了算。

就算士绅商贾有不听话的,被收拾了两轮,也不敢使坏。

以讹传讹,白能变黑。

口碑相传,这普通人也能吹成圣贤。

冯和尚与他这几个师弟,不知是不是因过去生活环境单纯的缘故,为人行事都太显刚直。

这样的人做敌人不怕,因为好算计到沟里去。

亳州那边,孙元帅、柳元帅都只是拉拢、没有吞下冯和尚,应该是知晓他的背景,不想得罪冯家。

……

行军八十里。

当天晚上,众人驻扎在滁州、亳州交界之处。

郭老爷送的那十腔猪,就都用大锅炖了。

明日大家要分兵,辎重越少越好。

寂寥野外,香飘十里。

这可真是解馋了!

众将士饱食一顿。

新入伙的两千新丁,对滁州的印象更好了。

滁州真好,投了霍元帅,有肉吃!

……

次日,三人分兵。

亳州四县,州府钟离县,还有定远县、嘉山县、招义县。